与错过的生活:相遇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风起龙城、第九特区、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创业吧学霸大人、道君、未来天王、主神崛起、天机之神局
宝石小说网 www.bsskz.com,最快更新遇见·最美的自己最新章节!
想起来真是可耻。到目前为止,我生命中大部分的时间,都生活在这一片土地上,却一直与它“若即若离”——生为宜兰人,我却“近庙欺神”,至今还没到过太平山;生为台湾人,也未曾环岛旅行;专程到某风景区住几天的雅兴,竟是高中和大学时代参加自强活动才有的闲情。
有好些年,满腔流浪热忱地飘荡在异国,只怕我对巴黎、纽约、东京和伦敦,都比对台湾的任何一个城市熟稔一些,包括没有捷运时的台北。当上班族的那段日子,即使生活在台北,每日也只是走着相同的路径,像只报时鸟般上班打卡,把精力用尽时就无言地回家,住处也不过是个睡觉的地方,每年期待的是短暂的假期,得以远走高飞;真正的生活对我来说,曾经只在遥远的地方,仿佛异乡才是心灵的故乡,走在陌生的路上才叫做“玩”。
写着这一片土地上可能发生的故事,并非不关心故事的场景,而是因为孤单。所有的生活围绕着写作打转,生命中不知有多少时间,活在稿纸或电脑前面,暗自拓展虚拟空间、耕耘秘密花园。曾经,生活是苍白虚弱的一团模糊光影,所有的情感关系都因不善处理而陷入纠葛和两难,年少的我好像只有离开这一片土地,到一个完全无人熟识的地方,才能自我释放。
开始学潜水和陶艺,尽管没有成为专家却有了另一种欣赏这块土地的角度,也有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旅行,由逃避变成分享。不再孤僻的我渐渐能领略,为什么大多数人旅行喜欢呼朋引伴。在说着相同语言的地方,找到有共通旅行语言的人,确是一种乐趣。
一个把“现在”活得最好的女人
潜水让我看见台湾海域的鱼族之美,在跃入海中的一刹那,顿时体会禅坐入定般的空与静。而陶艺旅行中最令人回味的记忆,则是和自己错过的生活相遇,日后回想起来,总像一次又一次地免费品尝着最美味的怀旧料理。
有一次,做陶艺的朋友邀我一起到三义。一个年轻的陶艺家刘小评在三义胜兴报废的老车站附近开了一家小咖啡馆,取名叫“还原仓房”。
那是她的工作室,也是她的家居。这位陶艺家挺有个性,必得先预约时间,否则恕不招待。
我们绕了好些小路,才找到住址。难找的原因是,房子前面并没有所谓的门径,仿佛隐没在杂树荒草之间,拐了个弯之后才发现它的堂奥——好大一栋架高的建筑物。一位年轻女子以她的大气魄修筑而成的。本来是一栋茶叶工厂,多年来无人打理,由她将废弃屋承租了下来,盖了属于自己的柴窑和工作室。屋内挑高宽敞,手工制的落地窗使得屋子内外并无隔阂,一切家具则来自木雕艺术家的热情襄助,古朴而大气。
我喝着冰凉的菊花枸杞茶,开始欣赏她点点滴滴的巧思。头颅大的芭蕉花放在她的陶盘上更显雅致,枯木也在陶瓮中各自峥嵘,窗外石壁上的青苔也成了自然天成的装饰,我见过出自名设计师的豪宅无数,但没有任何一栋房子,比她的房子有韵致。
或许,自己亲手盖的房子,就像人手捏制的陶杯一样,足以为它的独一无二而骄傲。商业设计弄出来的房子,不管如何富丽堂皇令人惊叹,就像WEDGEWOOD等名牌的瓷杯,美则美矣,但再怎么限量,仍属大量复制,不值得一再把玩,再细致,都少了一点人味。
除了招待预约好的客人之外,这名年轻女子在自我王国中逍遥又辛苦地自给自足。她独力建造了一个柴窑,数天数夜不眠不休地烧窑,伤了身子,她浅笑说,现在只好靠中药来补;说起一大早跑到荷花田旁大叫:这是谁的田啊,我要买荷花,等了好一会儿才有老农从荷叶丛中探出头来——又有淡淡的满足。
我央她煮了咖啡,参观她的陶艺工作室与她的小木屋。一个女子,敢住在入夜后就没有邻居的所在,一个人埋头进行着筑巢计画,到底需要多少勇气与自我认知?
黄昏一至,蚊虫是防不胜防的。和她告别时,我不经意地说,到台北时记得找我。她只是不卑不亢地回答:“不知道有多久没到城市里去了呢?”听她这么一说,我无比震撼,这纷纷扰扰的世界中,我几乎没有遇过如此懂得适性而居的人了。平日,常听某些位高权重的朋友谈起自己“将来”的隐居渴望,总是口水多过茶。
她几乎是我所见过的人中,把“现在”活得最好的一个人。只有完全了解自己要什么,才能坚持得如此理直气壮吧。
理直气壮走自己的路
我自小生在乡间小镇,久离大自然总觉得窒闷难忍。却也深明自己只能“大隐于市”的个性,并无任何靠隐居淡泊以明志的打算,要我过她这种独居生活,恐怕一到了黄昏看见蚊虫来袭就会落荒而逃,我不想过她的生活,却羡慕她的生活态度。我窜入她的一小段生活中,体会一丁点儿的悠然,对我来说已经足够了。
陶艺家长年与泥土相伴,日久总想回归自然;多数陶艺家也都想拥有一个大柴窑,所居地若不宽广,也很难如愿以偿。但并不是人人能有刘小评这种全然离群的必要。在台北附近的三芝乡,就有一群陶艺家,彼此的住家若即若离,可以互相照应,又不致互相干扰。我拜访过以“藏色天目”闻名的陶艺家江有亭,他自己动手做成的日式庭园,精巧雅致,细雨霏霏时颇有禅趣;本来在媒体界当摄影师的谷源滔,也在当地盖了一间颇有安藤忠雄极简风格的个人博物馆,黄昏时分夕阳总把室内光影渲染得绚丽柔美;多年来陶艺家唐国梁也在三芝寓所研究陶瓷乐器“埙”,在他的工作室,可以一边吹出六千年前的古音,一边看锦鲤争食;曾任室内设计师的王昭权,在三芝为自己和做陶的妻子建了自己理想中的房子,变成一位台湾原生野草花生态水彩画家;他的房子叫做“圆山草堂”,结合了现代感与古典美,踩在他家独特的小碎石子地板上,脚心里也传递着扎扎实实的幸福感,那是一栋一朝见之,终生会把它放在记忆匣子里的房子。
最近,又有陶艺家朋友在平溪盖柴窑,弄个小咖啡厅,他们说附近溪中的冷泉沁心凉,要我有空便去试试看。这些旅行,都是业余做陶滋生的利息。
一个人的时光有限,不可能贪心地拥有每一种生活,被此生错过的生活不可能再重来;这样的拜访之旅,使我得以合法窜入别人的光阴里,咀嚼我所错过的生活,究竟是何种滋味?然后安心地回到大城市的丰饶色相中,也理直气壮地走着自己要走的路。
想起来真是可耻。到目前为止,我生命中大部分的时间,都生活在这一片土地上,却一直与它“若即若离”——生为宜兰人,我却“近庙欺神”,至今还没到过太平山;生为台湾人,也未曾环岛旅行;专程到某风景区住几天的雅兴,竟是高中和大学时代参加自强活动才有的闲情。
有好些年,满腔流浪热忱地飘荡在异国,只怕我对巴黎、纽约、东京和伦敦,都比对台湾的任何一个城市熟稔一些,包括没有捷运时的台北。当上班族的那段日子,即使生活在台北,每日也只是走着相同的路径,像只报时鸟般上班打卡,把精力用尽时就无言地回家,住处也不过是个睡觉的地方,每年期待的是短暂的假期,得以远走高飞;真正的生活对我来说,曾经只在遥远的地方,仿佛异乡才是心灵的故乡,走在陌生的路上才叫做“玩”。
写着这一片土地上可能发生的故事,并非不关心故事的场景,而是因为孤单。所有的生活围绕着写作打转,生命中不知有多少时间,活在稿纸或电脑前面,暗自拓展虚拟空间、耕耘秘密花园。曾经,生活是苍白虚弱的一团模糊光影,所有的情感关系都因不善处理而陷入纠葛和两难,年少的我好像只有离开这一片土地,到一个完全无人熟识的地方,才能自我释放。
开始学潜水和陶艺,尽管没有成为专家却有了另一种欣赏这块土地的角度,也有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旅行,由逃避变成分享。不再孤僻的我渐渐能领略,为什么大多数人旅行喜欢呼朋引伴。在说着相同语言的地方,找到有共通旅行语言的人,确是一种乐趣。
一个把“现在”活得最好的女人
潜水让我看见台湾海域的鱼族之美,在跃入海中的一刹那,顿时体会禅坐入定般的空与静。而陶艺旅行中最令人回味的记忆,则是和自己错过的生活相遇,日后回想起来,总像一次又一次地免费品尝着最美味的怀旧料理。
有一次,做陶艺的朋友邀我一起到三义。一个年轻的陶艺家刘小评在三义胜兴报废的老车站附近开了一家小咖啡馆,取名叫“还原仓房”。
那是她的工作室,也是她的家居。这位陶艺家挺有个性,必得先预约时间,否则恕不招待。
我们绕了好些小路,才找到住址。难找的原因是,房子前面并没有所谓的门径,仿佛隐没在杂树荒草之间,拐了个弯之后才发现它的堂奥——好大一栋架高的建筑物。一位年轻女子以她的大气魄修筑而成的。本来是一栋茶叶工厂,多年来无人打理,由她将废弃屋承租了下来,盖了属于自己的柴窑和工作室。屋内挑高宽敞,手工制的落地窗使得屋子内外并无隔阂,一切家具则来自木雕艺术家的热情襄助,古朴而大气。
我喝着冰凉的菊花枸杞茶,开始欣赏她点点滴滴的巧思。头颅大的芭蕉花放在她的陶盘上更显雅致,枯木也在陶瓮中各自峥嵘,窗外石壁上的青苔也成了自然天成的装饰,我见过出自名设计师的豪宅无数,但没有任何一栋房子,比她的房子有韵致。
或许,自己亲手盖的房子,就像人手捏制的陶杯一样,足以为它的独一无二而骄傲。商业设计弄出来的房子,不管如何富丽堂皇令人惊叹,就像WEDGEWOOD等名牌的瓷杯,美则美矣,但再怎么限量,仍属大量复制,不值得一再把玩,再细致,都少了一点人味。
除了招待预约好的客人之外,这名年轻女子在自我王国中逍遥又辛苦地自给自足。她独力建造了一个柴窑,数天数夜不眠不休地烧窑,伤了身子,她浅笑说,现在只好靠中药来补;说起一大早跑到荷花田旁大叫:这是谁的田啊,我要买荷花,等了好一会儿才有老农从荷叶丛中探出头来——又有淡淡的满足。
我央她煮了咖啡,参观她的陶艺工作室与她的小木屋。一个女子,敢住在入夜后就没有邻居的所在,一个人埋头进行着筑巢计画,到底需要多少勇气与自我认知?
黄昏一至,蚊虫是防不胜防的。和她告别时,我不经意地说,到台北时记得找我。她只是不卑不亢地回答:“不知道有多久没到城市里去了呢?”听她这么一说,我无比震撼,这纷纷扰扰的世界中,我几乎没有遇过如此懂得适性而居的人了。平日,常听某些位高权重的朋友谈起自己“将来”的隐居渴望,总是口水多过茶。
她几乎是我所见过的人中,把“现在”活得最好的一个人。只有完全了解自己要什么,才能坚持得如此理直气壮吧。
理直气壮走自己的路
我自小生在乡间小镇,久离大自然总觉得窒闷难忍。却也深明自己只能“大隐于市”的个性,并无任何靠隐居淡泊以明志的打算,要我过她这种独居生活,恐怕一到了黄昏看见蚊虫来袭就会落荒而逃,我不想过她的生活,却羡慕她的生活态度。我窜入她的一小段生活中,体会一丁点儿的悠然,对我来说已经足够了。
陶艺家长年与泥土相伴,日久总想回归自然;多数陶艺家也都想拥有一个大柴窑,所居地若不宽广,也很难如愿以偿。但并不是人人能有刘小评这种全然离群的必要。在台北附近的三芝乡,就有一群陶艺家,彼此的住家若即若离,可以互相照应,又不致互相干扰。我拜访过以“藏色天目”闻名的陶艺家江有亭,他自己动手做成的日式庭园,精巧雅致,细雨霏霏时颇有禅趣;本来在媒体界当摄影师的谷源滔,也在当地盖了一间颇有安藤忠雄极简风格的个人博物馆,黄昏时分夕阳总把室内光影渲染得绚丽柔美;多年来陶艺家唐国梁也在三芝寓所研究陶瓷乐器“埙”,在他的工作室,可以一边吹出六千年前的古音,一边看锦鲤争食;曾任室内设计师的王昭权,在三芝为自己和做陶的妻子建了自己理想中的房子,变成一位台湾原生野草花生态水彩画家;他的房子叫做“圆山草堂”,结合了现代感与古典美,踩在他家独特的小碎石子地板上,脚心里也传递着扎扎实实的幸福感,那是一栋一朝见之,终生会把它放在记忆匣子里的房子。
最近,又有陶艺家朋友在平溪盖柴窑,弄个小咖啡厅,他们说附近溪中的冷泉沁心凉,要我有空便去试试看。这些旅行,都是业余做陶滋生的利息。
一个人的时光有限,不可能贪心地拥有每一种生活,被此生错过的生活不可能再重来;这样的拜访之旅,使我得以合法窜入别人的光阴里,咀嚼我所错过的生活,究竟是何种滋味?然后安心地回到大城市的丰饶色相中,也理直气壮地走着自己要走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