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庙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大明1617

宝石小说网 www.bsskz.com,最快更新碧溪君文集最新章节!

    童年的记忆始于一个叫白庙的小乡村。

    那是离县城七八里地、隶属三门闸乡(那时叫红光公社)的一个村,母亲当时是大队诊所里由公社卫生院派驻的唯一一个吃商品粮的医生。

    当时,那里应该算的上“繁华”了。那是一个半封闭的大院,只有西边有一溜半倾塌的围墙,东边是大队的菜地。最南边临路的一排草房,东边是诊所,供销社在中间,隔着一个标志性建筑――大队的大门楼,是大队的打面房。打面房右前方,绕过一个池塘,就是大队的小学。进大门楼往北,一条甬道连接两排土坯草房,最后一排是大队部、仓库、伙房;中间一排,甬道右边是大队总机室,左边是几间宿舍,我们家就在最东边的那一间。

    躺在记忆的深处,那个大院如同一张发黄的历史照片,静寂而幽深;又如同一块透着青苔的残砖断瓦,悠悠的述说着往事。也许是不相干吧,印象中,那个地方,平常很是静寂的,因为除了偶尔的开会,平时很少人来的,农村的老百姓“见官三分灾”的观念该是根深蒂固的吧,小小的大队部对他们来说,就代表着种威严,代表着种压抑。所以往往门楼前面的商店诊所前是车水马龙、川流不息、人声鼎沸,而后院,除了我们几个小孩子时而的吵嚷,就剩下我们家养的鸡们和树上的鸟们的唱和了,这样,反而增添了大院的幽寂。尤其是通往大门楼的那条甬道,两旁清一色的梧桐树,高大苍翠的树型、浓密繁茂的枝叶、清碧光滑的树干,亭午十分走在下面就有阴森森的感觉,雨后或黄昏,树下更是浓暗沉重的一团,总觉得里面隐藏着什么,那种时候若非大人领着,我是不敢走过去的;还有那个白日里常常聚满了歇脚的农人的大门楼,天一搽黑,就幽深得怕人,一个人走过去是需要点勇敢的,我那时,往往是象游泳的小孩子扎猛子似的,闭上一口气,一口气儿冲过去。

    除了视觉上的幽深引发的惊惧,当然还有关于“庙”的传说,我那时是不知道“庙”为何物的,但总觉得“庙”是神异之地,既然是“白庙”自然是鬼魂的聚集地了,而且我还亲眼目睹了大人们合力捣死了一头“老野猫”两尺多长,黑灰相间,耳朵上两撮异常的毛,尖而长的牙齿,滴着血,从大门楼下抬出来

    除了惊惧,更多的是欢乐.我常常领着比我还小的几个小孩子,沿着倾塌了的围墙的豁口爬上一人多高的摇摇晃晃的土墙,然后站在上面炫耀的走,间或往下面撒尿,引得其他孩子嗷嗷的赞赏,引得大人们的笑骂,引得妈妈变了声的惊叫,引得父亲连吼带吓唬的跑过来,把我抱下来,闹烘烘的场面,着实热闹有趣。

    当然在满院子丛生的杂草里捉蚂蚱,然后用“毛毛草”串起来,放到炉子的火眼里烤的金黄,那是常有的。最得意的是在石板上磨了尖尖的铁丝,捆在竹竿上,去池塘里扎蛤蟆。哪里有窝,那是事先探好的,或者做好的。只须蹑脚的走去,不发一点响声,对准大致的位置,猛然用力,十有八九一“箭”穿心。

    这招儿是长期摸索出来的。直接扎,往往难以得手,因为蛤蟆处的方位不定,等你找到了好的角度,人家蛤蟆有也十有八九发现了你的阴谋,逃之夭夭了。最好的就是这种陷阱加偷袭,蛤蟆们往往喜欢水边缓坡,最好有一个凹处,它蹲在里面舒适而隐秘。我们这些“小坏蛋们”往往投其所好,事先给它踩一个脚坑儿,或干脆用手挖一个隐蔽的小巢,那呆子贪图安逸,游将过来,蹩了进去,蹲在里面得意的“咕呱呱”的召唤着恋人“乐极”而“悲”至,成了顽童的玩物;最可怜的要说那些正在做“好事”的,被顽童骚扰,那还不轻者魂飞魄散,重者共赴黄泉?

    那时节最盼望的就是下雨下雪了。趟水、趟泥是我的强项,因为我有双姐姐穿旧“下放”的胶鞋。那是那个物质匮乏时代让孩子们眼冒金光的“时装”或者“潜水服”白庙属于典型的黏土地,地势低洼,少下点雨就沟满壕平。

    “这地方深,毛毛你穿胶鞋敢走过去吗?”毛毛当然敢,毛毛有胶鞋。

    “这泥糊子这么深,咋过去呢?谁先探探?”当然是毛毛,毛毛有胶鞋。

    这样,在那些无人敢下脚的地方,睁着吃惊的眼睛的孩子们、带着诡谲微笑的大人们,总能看到毛毛大义凛然的勇往直前。

    当然,毛毛的胶鞋往往是最先漫厢的,毛毛的两腿(两脚就不用说了)往往最先成了两条湿透的泥龙,而毛毛的屁股也自然成了爸爸触及频率比较高的地方了。

    不过有次闯祸却得了个惊喜――学会了一个成语。

    雨加雪,我照旧穿上那双小得几乎塞不进脚的胶鞋去显英雄本色,一个趔趄,两腿跪进了泥里。我傻了,新做的棉裤啊,妈妈原本是要我过年穿的,经不住我的死缠乱闹,让我穿上了,这下

    一个同行的小伙伴出了个主意――到牲口屋去烤,他爷爷是那里的饲养员,有的是麦秸。于是就去,于是就烤,于是就烤糊了。用手一揉,泥掉了,布也掉了,里面雪白的棉花龇着牙不怀好意的望着我傻笑。这下,大家都傻了。最后,还是咱有主意――重新用泥糊上。

    冒着遭遇“老野猫”的危险,直挨到天黑才回家。到家轻描淡写的说:路滑,摔了。妈妈觉得总为这样的事情生气不值得、不划算、没这么多气力,把我撂进被窝,把我的棉裤提起来,如同提溜着两只湿漉漉的死耗子,唉声叹气的放到炉边给烤。

    一夜无事,第二天,迷迷瞪瞪睁开眼,听到有人在抑制不住的笑,是爸爸妈妈。姐姐过来点着我的脑袋瓜说:“欲盖弥彰!把咱妈都气乐了!”从此俺就知道了那个成语了“绝知此事要躬行”现在俺更懂得这个道理了。

    如此的因祸得“福”的事情并不多,多的往往是因祸得“祸”比如探求用细柳条抽人疼不疼,竟然一下子把姐姐抽哭了;比如探求无风状态下一根火柴能燃多久,被妹妹告发说哥哥在被窝里玩火柴;比如探求表为什么会自己走,拆掉了家里唯一的闹钟;比如,比如,比如的结果都少不了爸爸的一顿由屁股到灵魂的教导。不过,我倒没觉得怎么的疼,一致后来连“怕”都不“害”了。也因此,我主张现代家长教育孩子,断不可采用“传统方式”在我看来,打,只能是家长对自己的一次次自我拷问。我爸爸打我的时候,越打越伤心,嘴里不断的重复着“我怎么有你这么一个小浑球”

    但最终,在五岁的时候,我还是被妈妈塞进了学校。说是“塞”据妈妈说,人家老师当时不要,说小。而今我做了老师,我理解,那是借口。要知道,我家离小学只有不到50米的距离,恐怕我的那些“劣迹”早被老师们掌握了。不收,不是因为太小,而是太讨。缠到最后,妈妈说:“不求学习怎么样,就算放到学校,帮我们看看孩子,他一个在家,实在不放心。”大概就这句话打动了老师,老师居然把我收下了。

    而我,依然痴恋着我的“天堂”上学,撵不走,放学飞着回。书包一扔就钻我的树丛草棵,鞋子一踢,就爬我的梧桐断墙。尤其可贵的是我把“天堂”经验与学校具体环境相结合,跟我的那些野性未抿的“同志者”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比如算术,第一题答案是1,第二题答案是2,那么下面就不再算了,3、4、5的一路写下去;再比如老师让一个字写三遍,那就用三只铅笔并起来,一手三行;在比如在教室的地上挖上小坑,埋进拴着麻绳的纸团,等人走近,猛的一拉是为“地雷战”

    我出色地完成了妈妈的期望,不过不是人家给她看孩子,而是她的孩子帮人照看了一帮野孩子。

    在白庙小学上了两年,后来妈妈从那个诊所调回了乡卫生院,我顽劣的童年渐趋结束。但我知道,童年记忆中的那种欢愉、温馨如陈年的酒,已经永远的融进了血液,每当忆及童年,总让我莫名的兴奋;那种自然、朴实又如烂漫的花,铺于心底,在此后的人生旅途上,无论多么的跌宕起伏,虑及童年,总有花香阵阵,让我拒绝麻木,让我怡然而振作。

本站推荐:神医毒妃魅王宠妻:鬼医纨绔妃兽黑狂妃:皇叔逆天宠小阁老神医嫡女随身空间:神医小农女好色婶子绝色毒医:腹黑蛇王溺宠妻误惹妖孽王爷:废材逆天四小姐3岁小萌宝:神医娘亲,又跑啦!

碧溪君文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宝石小说网只为原作者碧溪君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碧溪君并收藏碧溪君文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