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扫盲齐动员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大明1617
宝石小说网 www.bsskz.com,最快更新堪做布衣妾最新章节!
冬儿大概知道各种糖果的制作过程,在杨秀庭的计划书完成后,冬儿拿来认真的看,和自己在作坊写了多次的工序对照了一遍。
晚上,冬儿拿着计划书,就几处工序的衔接处,问杨秀庭怎么处理。
杨秀庭解答过程中,显然发现了问题,忙着叫豆豆拿来纸笔记下。
豆豆在一个月的家事磋磨中,不但字写的好了,多认了很多字,还磨练了不愿意写字的性情,听到杨秀庭的招呼,丝毫不见犹豫、推诿,直接拿纸笔过来。
郑氏听到又要改本子,马上一脸的心疼,埋怨冬儿道:“早做什么了,大家早早的都费心商量这个的时候,你不管不问。费了老多的心神、老多的纸墨,总算写成了。你却来挑字眼。”
冬儿忙赔笑道:“我也是刚才看着不太明白,就随口问问爹。没想着挑字眼。
杨秀庭也帮忙说项:“问问就对了,不然我还发现不了还有漏洞。现在能改过来,总比作坊开始运作才发现不对要好。”
郑氏对着不显山不露水,就能像模像样的写字、算账、看文书的自家闺女,很是无奈。唉,本事大了,管不了了,不如小时候省心了。
郑氏第一次对家事感觉到了无奈。你说说,一个女孩子,规规矩矩的做家务、嫁人,这不是本分吗?怎么就能整出这么多的事情。
当豆豆用熟练的手指,在清脆的噼里啪啦的声音中,用算盘完全正确的从一加到一百,得出伍仟零伍拾的数字,再从一百减到一。当算盘上的木珠又成了整整齐齐的两排后,不但冬儿和郑氏惊讶、自豪,就连冬儿的表弟留根都张大了嘴,充分表达了身为表哥的羡慕和难以置信。
郑氏不知道算盘的用法,以及计算账目这些事情,只看到、听到算盘珠有规律磕碰的快速和清脆,并且豆豆得出了正确的结果。她心里由衷的欣喜,自己疼爱的小儿子,也有出息了,也能写写算算了。
留根羡慕的眼睛发直,好久才说:“豆豆真了不起,算盘打得这样好,出去做账房先生挣钱都可以了吧。”
听了留根的话,豆豆脸上虽有得意,但还是老实说道:“哪里可以了,还差的老远呢。人家账房先生一个月记好几个大本子,加减乘除样样精通。我可不行,只能算算咱家小铺子的进出账目。一加一减还经常出错呢。”
留根依然羡慕道:“那也很厉害了,你还小嘛。”
留根就是冬儿刚来那年,跟着舅舅来卖年货的表弟,比冬儿小一岁。
杨家的生意好了,杨秀庭有些忙不过来,大春和二黑都不能回家。郑氏就提议让娘家外甥来帮忙照看,顺便也学学手艺。
土里刨食的穷苦佃户,能在城里找到个稳当的做项,很不容易。多少能挣些钱不说,还省了家里的口粮,算是大好事。
给外婆家捎了信去没多久,舅舅农忙时抽出空,来了一趟,把表弟送来。叮嘱了留根好好做事、乖乖听话、不要闯祸等等。又和杨秀庭说,留根要是不听话、不好好干活,打骂都由得。
把留根安顿好,舅舅着急地里的活计,忙忙的告辞回家。走时,舅舅和自家姐姐,也就是郑氏,再三推辞之后,背了郑氏给家里老小准备的吃、穿物事,坐上二黑找来的马车,怀里还揣着二黑刚得来的、还没来得及上交的一小块赏银,匆匆的回村里农忙去了。
留根是八月底来的,有着刚到陌生地方的不安和忐忑。他的日子好像都是在寻找活计和做活计中度过的。每每看到冬儿教豆豆记账、打算盘,留根虽然羡慕,却从来不往跟前凑。这次大概是紧凑、清脆的木珠的碰撞声吸引了他,才出现了刚才那一幕。
冬儿和留根年纪差不多,也不好多说什么,下来和郑氏说:“有时间让豆豆教教留根写字、账本和算盘。晚间下工了,有不少闲暇时间,他能多练练。学好了能帮帮咱家,就是日后不在咱家做了,去外面谋生也能容易一些。”
郑氏犹豫着说:“他能学会吗?”
冬儿笑了:“只要用心,谁都能学会。只看他是不是有心学。”说完,又提醒一句:“不要给他专门挪出时间学这些,越是得来不容易的机会,才越是珍惜。纸笔什么的,在店铺里多放一些,紧着他用。”
郑氏点头应道:“我再和你爹说说。”
这时已经是九月底了,果然就有行商找到铺子里来订货。一般都是放下定钱,转过天提货。这样的情况当然是能用纸笔记下来最好,还好这样的事情不是每天有,而且的次数不多。郑氏和留根虽然有些手忙脚乱,还应付的来。
没文化的弊端显现无遗。渐渐的,郑氏对留根的写字进度,看的紧了些。
杨秀庭的作坊运行的不错,很有序。
增加到六个人的作坊,按部就班的各自做自己的活儿。杨秀庭只在需要自己时才会伸手,大部分时间只是督促的到处看看,不用再不错眼的盯着。比原来不但自己忙的半死,还把三个人呼来喝去的团团转,强了好多。而且,这样做出的活,多了几倍。
进入十月,生意越发好了。
这天冬儿休半个月一天的休假。先在家里做了些家务,再核算、核对铺子和作坊里的账目。
查看豆豆的账本时,冬儿咂舌不已,果然做商人就是获利丰厚。
下半晌时,冬儿去铺面看留根的识字进度。可巧铺子里进来一个中年人,看通身的气派,不是家底较殷实的中等人家,就是富户家的管事。
中年人进来先是打量了铺面一圈,然后张口就要包二十斤酥糖。
郑氏面有难色,犹豫着怎么开口。
冬儿接过话:“大叔,您要的二十斤酥糖着实多了些,小店虽然还有些酥糖,但还要留些照应着散客。”看中年人变了脸色,忙接着说:“您看这样可好?您留个地址,我们去作坊提糖,晚间或者明日,照着地址给您送去。您看怎样?”
冬儿大概知道各种糖果的制作过程,在杨秀庭的计划书完成后,冬儿拿来认真的看,和自己在作坊写了多次的工序对照了一遍。
晚上,冬儿拿着计划书,就几处工序的衔接处,问杨秀庭怎么处理。
杨秀庭解答过程中,显然发现了问题,忙着叫豆豆拿来纸笔记下。
豆豆在一个月的家事磋磨中,不但字写的好了,多认了很多字,还磨练了不愿意写字的性情,听到杨秀庭的招呼,丝毫不见犹豫、推诿,直接拿纸笔过来。
郑氏听到又要改本子,马上一脸的心疼,埋怨冬儿道:“早做什么了,大家早早的都费心商量这个的时候,你不管不问。费了老多的心神、老多的纸墨,总算写成了。你却来挑字眼。”
冬儿忙赔笑道:“我也是刚才看着不太明白,就随口问问爹。没想着挑字眼。
杨秀庭也帮忙说项:“问问就对了,不然我还发现不了还有漏洞。现在能改过来,总比作坊开始运作才发现不对要好。”
郑氏对着不显山不露水,就能像模像样的写字、算账、看文书的自家闺女,很是无奈。唉,本事大了,管不了了,不如小时候省心了。
郑氏第一次对家事感觉到了无奈。你说说,一个女孩子,规规矩矩的做家务、嫁人,这不是本分吗?怎么就能整出这么多的事情。
当豆豆用熟练的手指,在清脆的噼里啪啦的声音中,用算盘完全正确的从一加到一百,得出伍仟零伍拾的数字,再从一百减到一。当算盘上的木珠又成了整整齐齐的两排后,不但冬儿和郑氏惊讶、自豪,就连冬儿的表弟留根都张大了嘴,充分表达了身为表哥的羡慕和难以置信。
郑氏不知道算盘的用法,以及计算账目这些事情,只看到、听到算盘珠有规律磕碰的快速和清脆,并且豆豆得出了正确的结果。她心里由衷的欣喜,自己疼爱的小儿子,也有出息了,也能写写算算了。
留根羡慕的眼睛发直,好久才说:“豆豆真了不起,算盘打得这样好,出去做账房先生挣钱都可以了吧。”
听了留根的话,豆豆脸上虽有得意,但还是老实说道:“哪里可以了,还差的老远呢。人家账房先生一个月记好几个大本子,加减乘除样样精通。我可不行,只能算算咱家小铺子的进出账目。一加一减还经常出错呢。”
留根依然羡慕道:“那也很厉害了,你还小嘛。”
留根就是冬儿刚来那年,跟着舅舅来卖年货的表弟,比冬儿小一岁。
杨家的生意好了,杨秀庭有些忙不过来,大春和二黑都不能回家。郑氏就提议让娘家外甥来帮忙照看,顺便也学学手艺。
土里刨食的穷苦佃户,能在城里找到个稳当的做项,很不容易。多少能挣些钱不说,还省了家里的口粮,算是大好事。
给外婆家捎了信去没多久,舅舅农忙时抽出空,来了一趟,把表弟送来。叮嘱了留根好好做事、乖乖听话、不要闯祸等等。又和杨秀庭说,留根要是不听话、不好好干活,打骂都由得。
把留根安顿好,舅舅着急地里的活计,忙忙的告辞回家。走时,舅舅和自家姐姐,也就是郑氏,再三推辞之后,背了郑氏给家里老小准备的吃、穿物事,坐上二黑找来的马车,怀里还揣着二黑刚得来的、还没来得及上交的一小块赏银,匆匆的回村里农忙去了。
留根是八月底来的,有着刚到陌生地方的不安和忐忑。他的日子好像都是在寻找活计和做活计中度过的。每每看到冬儿教豆豆记账、打算盘,留根虽然羡慕,却从来不往跟前凑。这次大概是紧凑、清脆的木珠的碰撞声吸引了他,才出现了刚才那一幕。
冬儿和留根年纪差不多,也不好多说什么,下来和郑氏说:“有时间让豆豆教教留根写字、账本和算盘。晚间下工了,有不少闲暇时间,他能多练练。学好了能帮帮咱家,就是日后不在咱家做了,去外面谋生也能容易一些。”
郑氏犹豫着说:“他能学会吗?”
冬儿笑了:“只要用心,谁都能学会。只看他是不是有心学。”说完,又提醒一句:“不要给他专门挪出时间学这些,越是得来不容易的机会,才越是珍惜。纸笔什么的,在店铺里多放一些,紧着他用。”
郑氏点头应道:“我再和你爹说说。”
这时已经是九月底了,果然就有行商找到铺子里来订货。一般都是放下定钱,转过天提货。这样的情况当然是能用纸笔记下来最好,还好这样的事情不是每天有,而且的次数不多。郑氏和留根虽然有些手忙脚乱,还应付的来。
没文化的弊端显现无遗。渐渐的,郑氏对留根的写字进度,看的紧了些。
杨秀庭的作坊运行的不错,很有序。
增加到六个人的作坊,按部就班的各自做自己的活儿。杨秀庭只在需要自己时才会伸手,大部分时间只是督促的到处看看,不用再不错眼的盯着。比原来不但自己忙的半死,还把三个人呼来喝去的团团转,强了好多。而且,这样做出的活,多了几倍。
进入十月,生意越发好了。
这天冬儿休半个月一天的休假。先在家里做了些家务,再核算、核对铺子和作坊里的账目。
查看豆豆的账本时,冬儿咂舌不已,果然做商人就是获利丰厚。
下半晌时,冬儿去铺面看留根的识字进度。可巧铺子里进来一个中年人,看通身的气派,不是家底较殷实的中等人家,就是富户家的管事。
中年人进来先是打量了铺面一圈,然后张口就要包二十斤酥糖。
郑氏面有难色,犹豫着怎么开口。
冬儿接过话:“大叔,您要的二十斤酥糖着实多了些,小店虽然还有些酥糖,但还要留些照应着散客。”看中年人变了脸色,忙接着说:“您看这样可好?您留个地址,我们去作坊提糖,晚间或者明日,照着地址给您送去。您看怎样?”